Please ensure Javascript is enabled for purposes of website accessibility

海拜尔绿洲的青铜时代古城

项目概览

在“海拜尔长期演进计划”(Khaybar Longue Durée Project)中,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RCU)、法国埃尔奥拉机构(AFALULA)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联合宣布发现位于海拜尔绿洲内的大型青铜时代遗址——al-Natah 古城。该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2400年至前1300年(距今约4400至3300年)。

这座面积达2.6公顷的古城首次在阿拉伯西北部清晰展现出公元前三、二千纪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划——包括居住区、行政区和墓葬区,并被厚重石砌防御墙环绕,是当时社会组织复杂性提升的重要标志。

青铜时代的贸易与互动中心

这一发现挑战了过去对该地区以游牧为主的社会经济模式的认知。研究显示,像海拜尔这样的绿洲在农业兴起后,成为受控且极具价值的定居空间,支撑了稳定人口,并与周边游牧群体建立起活跃的交流与贸易网络。

研究人员指出,早期城镇(如泰马 Tayma、库拉亚 Qurayyah)在青铜时代的西北阿拉伯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结的防御型绿洲聚落,表明该地区在公元前三、二千纪已出现原始城市化趋势及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

概览

近期考古工作在沙特海拜尔绿洲发现了一座面积达2.6公顷、设有防御工事的青铜时代古城——al-Natah,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2400年至前1300年。

这是阿拉伯西北地区首次发现具备明确功能分区的公元前三、二千纪聚落遗址,清晰划分为居住区、行政区与墓葬区,为研究该地区早期定居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一考古发现证实,在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当地社会经历了从季节性游牧向定居城镇生活的重大转型,这一变化深刻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

尽管该地区在当时仍以游牧群体为主,这些群体已融入远距离贸易网络,但研究表明,青铜时代的阿拉伯西北部也分布着一系列互联互通、具纪念性特征的绿洲型城镇,如泰马(Tayma)与库拉亚(Qurayyah),它们以防御城镇为中心。

这种早期城市化现象与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对以往关于西北阿拉伯人类居住历史的理解提出了新挑战。

slider-img
slider-img
slider-img
slider-img

遗址位置

al-Natah 遗址位于海拜尔绿洲内,地处 al-Natah 高原北部,俯瞰 苏韦尔谷地(Wadi Suwayr)。

该聚落与围绕绿洲核心区域的内部防御石墙相连,构成该区域重要的防御体系之一。

海拜尔是阿拉伯西北地区自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多个防御型绿洲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包括泰马(Tayma)和库拉亚(Qurayyah)。

Al-Natah 遗址

海拜尔绿洲内新近发现的 al-Natah 古城遗址,极大拓展了我们对约4000年前阿拉伯西北地区定居聚落在经济、政治与社会复杂性方面的理解。

该古城呈现出明确的功能分区结构,似乎与环绕绿洲核心的大型防御石墙体系相连,或曾对绿洲内部的地貌与资源实现有效控制。

aspiraton-image
aspiraton-image

重要意义

在中东其他地区以及土耳其北部,像**恰塔霍裕克(Çatalhöyük)和耶利哥(Jericho)这样的农业定居社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约8500至10000年前)**就已出现。到了青铜时代(约5500至3000年前),更大规模的聚落与城市在其他地区也已高度发展。

然而,al-Natah 是目前西北阿拉伯地区首次发现的、具备明确功能分区的青铜时代“城镇级”聚落实例,在区域人类定居史研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点——即认为青铜时代的西北阿拉伯以季节性游牧为主导的经济与社会模式为常态。

同时,这也表明:绿洲并非边缘之地,而是被精心控制且高度重视的生态与经济资源空间。随着农业的引入,绿洲成为了支撑永久定居人口的重要载体,并发展为与本地游牧群体进行贸易与互动的活跃枢纽。


下一步计划

Charloux, G 等(2024),《海拜尔防御绿洲中的一座青铜时代古城:关于西北阿拉伯早期城市化的探讨》

该研究成果将于本月发表于国际知名在线科学期刊 《PLOS ONE》。

Leadership